「SNQ 認證的產品有沒有特別有用?電子產品需要 UL 認證嗎?那些認證應該只是噱頭吧?」身為一個產品開發者,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想法?放心,你絕對不是一個人!
通常來說除非是法規或是市場長期無形形成的需求,否則當產品類別不需要認證時,開發者不一定需要申請。但是以目前家電市場來說,歐美消費者已經習慣產品會有UL 認證,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會要求要有其認證才能販售。
我的產品需要認證嗎?
產品需要的認證標章取決於產品的使用方式與可變因素,例如溫度、陽光或著火的可能性。有些產品重視安全性;有些重視功能與耐用性,每種產品也會因為地區不同而影響其上市標準,通常電子產品必須符合國際電器規範與安全規定,工業用零件需要符合設計規範,例如耐重度、防霉抗菌、阻燃等。大範圍來說,認證產品就是對於消費者「有安全風險的消費品」,從電子產品、兒童玩具、紡織品到食品器皿等。
我需要哪些認證?
認證有分銷售前政府會要求必須擁有的強制性認證與開發者主動自願性認證的兩類標章,如果在和製造商合作前還沒有UL、ETL或其他認證,通常廠商會問以下問題來幫助開發者確定要需要哪些認證。
- 你的目標市場是哪裡?
- 你的目標客群是誰?
- 產品如何使用?
- 產品是否有機率會讓使用者受傷?
- 市場的期待是什麼?
- 你的消費者想要什麼?
我要去哪裡認證?
針對不同市場與品項的不同,需要的認證也不一致,以下列出 15 項認證供參考。
台灣市場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IM)有列出需要檢驗的產品清單,包含:兒童用品、紡織、電子電機等等,開發團隊需在產品上市前送至檢驗局或指定試驗室測試以取得型式試驗報告及相關技術文件,並且附上工廠通過台灣品管驗證機構核發之品管(ISO 9001)證書等文件,才能申請驗證登錄。整個過程會有檢驗費用與驗證登錄規費,而若是產品被檢舉或被調查出就會受到一定的罰鍰。指定實驗室分類別有不同單位,例如財團法人台灣電子檢驗中心(ETC) 就會負責檢驗電子電機、資訊和機械等產品。
當產品想要強調環保節能,政府有「環保標章」和「節能標章」,前者是依據 ISO 14024 環保標章原則與程序而定,並由環保署核發,且只頒發給前 20% 到 30% 環保表現最優良的產品,審查費用兩萬到三萬不等;後者則是代表產品能源效率比國家標準 (CNS) 高 10% 至50%,亦即產品在相同功能條件下,相較於未獲證產品,消耗較少的能源、負擔較低的能源費用,檢驗費用依照產品而定。這兩項標章對於想要節能環保的消費者會有很大的參考性。
民間機構如果產品是生技醫療類別,包含醫療保健器材、化妝品類、營養保健食品、藥品、護理照護服務類或是現在很需要的防疫產品,台灣的 SNQ 國家品質標章也是選項之一。費用一次 10 萬元,效期 1 年,包含行政與審查費以及獲得標章後的一整年行銷推廣費。
北美市場
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有授權給獨立的實驗室,他們稱為「國家認可測試實驗室」( Nationally Recognized Testing Laboratories (NRTL)),這些實驗室是按照公部門的標準來進行測試與認證與定期檢驗已認證產品。美國有很多地區的法令規定,產品在銷售上市前,必須要在 NRTL 進行認證。
美國最知名的實驗室是 Underwriters Laboratory (UL). 對於美國的消費者而言,他是高公信力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台灣台北市也有其授權實驗室。
UL 以評估有潛在危險性產品的安全認證為主,包含安全性、防盜防火與安裝評估,種類從常見的電子家電產品、機械汽車到工業化學、海運用品、救生器材等。
審核通常為 3 到 4 週,而其費用是實驗室評估報價,每年會有四次查廠與其他審查方式,會有年度的審查費與服務費,若每年都通過將會持續維持效期。
另一個知名的實驗室 Electrical Testing Labs (ETL)和UL提供相似的產品測試服務,並且也是 NRTL 底下的認證實驗室。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是一個執法單位,它並不提供任何的產品認證,只是業界習於稱呼。FDA 分兩種,一是「檢測」,產品根據 FDA 相關法規做檢測並出示檢測報告,通常是與食品相關器材、包裝材料的檢測。另一種是「註冊」,舉凡食物、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雷射類產品等。而雖然化妝品是採自願式註冊,但商業合作時也會將其納入考量。
在 FDA 的規定中將醫療產品被分為三個等級: I 類低風險產品,如壓舌板、橡膠手套; II 類中度風險產品,如透析設備、導管;和 III 類高度風險產品,例如植入式裝置或機械心臟瓣膜。以 II 類醫療產品為例,幾乎都必須在進口美國 90 天以前向 FDA 提出上市前通知申請,取得輸入許可(510(k) Clearance Letter)。而「Pre-market Notification 510(k)」 在 2020 年的標準費用是1,1594 美金,年營業額低於1億美金的企業則是是 2,899 美金。
加拿大的 CSA(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是加拿大法律為保護消費者生命安全,禁止使用與銷售未經 CSA 安全認證的電子產品。且認證經 OSHA 認可獲得 NRTL 認證,所以申請 CSA 標誌時也可一起按照美國的安全規格測試,若通過可以獲得附加 NRTL 的認證,在美國銷售。費用為單位估價,有年費。
歐洲市場
如果產品要進入歐盟市場,需要 CE 認證,代表製造商已經符合歐盟健康、安全和環境友善法律,一般產品可以在兩周左右可以完成,費用會依照項目而不同,認證證書會標明有效期,一般為 5 年。
RoHS是由歐盟立法制定的一項強制性標準,用於規範電子電氣產品的材料及技術標準,在於消除電機電子產品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以及四種可塑劑共 10 項物質,並重點規定了鉛的含量不能超過 0.1 %。認證週期 5 到 7 天,費用依照產品而定。
德國 VDE 按照德國 VDE 國家標準、歐洲 EN 標準、IEC 國際電子電機委員會標準,對電工產品進行整合驗證,確保其安全規定,VDE 是德國工程師協會所屬的一個研究所,其為聲譽很高的驗證機構,有數據顯示超過50%的德國人是信任且重視VDE標章的。
亞洲市場
日本PSE驗證是電氣用品進入日本市場的強制性驗證制度,產品分為特定與非特定,特定產品需要必須通過日本經濟產業省授權的第三方驗證機構驗證,非特定則是廠商自行出示檢驗證明。依照產品不同有不同的驗證費,約台幣八萬元起跳。
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是針對電器與電子產品的基礎認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規定各類產品進出口、出廠、銷售和使用所必須取得的認證,只有通過認證的產品才能被認為在安全、電磁兼容性(EMC)、環保等方面符合基本要求。
全球性
要獲得全球回收標準(GRS)驗證,產品至少需含有 20% 的原材料是由回收材料組成,且 100% 無污染,回收材料還應清楚注明消費前廢料或消費後廢料,以及消費前與消費後二者在回收材料中所占比例。除了對原料之規定外,對企業社會責任、生產製程中污染防制與處理、以及化學品限制等均加強規範。台灣目前可進行 GRS 驗證的驗證單位為:IDFL、INTERTEK,費用視產品而定。
以目前的市場來說,歐美的消費者已經會習慣在電器上尋找 UL 認證,如果是醫療器具、化妝品也會尋找是否有符合 FDA 檢測或註冊。而台灣消費者也會傾向使用節能經認證過的產品。
進行第三方認證前你必須知道的五件事情
1.價格昂貴
第三方認證價格昂貴,一次認證就可能上萬元,其費用包含報名費與實驗室維護產品檔案的年費。如果產品有特定認證需求,例如是雷射防偽標籤供應商,或是特殊塗層的標籤,就會增加單一產品的預算。因此建議在設計完成,甚至是動工前,先查閱產品販售上市的相關規定,了解必要的認證分別有哪些,競品又做了哪些認證,以利後續上市販售,畢竟直接設計符合認證的產品會比重新設計簡單得多。而大多數實驗室也會提供測試諮詢,雖然可能會收取費用,但對於新手們是個快速的方式。
2.十分耗時
有許多開發團隊因為不夠了解認證所需時間,導致壓縮到上市時間,最後選擇「加費急件」。建議和實驗室討論時間,貨比三家。如果 UL 的測試報價為 6 個月,而 ETL 的報價為 3 個月,建議依照開發時程與認證要求項目同時衡量。
3.認證檢查
拿到認證不代表一勞永逸。實驗室會每季度(或定期)檢查和審核,已確定產品保持相同的品質。如果發現產品不符合標準,開發者會收到版本變更通知,需要立即解決這些問題。而標準也可能會修訂,有時候產品會必須按照標準來做更新。因此找到信任且品質良好的製造商更加重要。
4.資訊完整
實驗室會要求詳細的資訊提供,通常會有規定的形式,仔細閱讀所要求的信息,以一次滿足其要求。如果您的產品沒有通過最初的認證,則您必須進行重要的修改並重新投入使用,在某些情況下從頭開始,也可能會影響上市的時間。
5.設計變更
要為已經通過認證的產品更改零件、材料或供應商,必須要選擇實驗室認可的材料,不然就要重新提交修改後的設計來測試與認證。建議在設計變更時先行評估,變更或修改設計的金額會不會超過重新認證的成本,並且將設計變更的必須性與市場的需求性同時間考量,已做出最好的決策。
其實產品通過認證的效用就如同消費者評價一樣,可以依照認証單位與標章用來佐證產品品質,所以雖然第三方測試和認證耗時且昂貴。為了產品的信譽與消費者的安全,認證可以說是另一項新產品開發的必要步驟,但是要如何平衡時程、成本與消費者信任,就要開發團隊去思考輕重緩急了。
資料來源:各驗證機構網站、East West
加點製造為產品開發專業知識交流社群,專業問答提供開發者互助學習,也可以快速的搜尋在地的優秀設計與製造廠商。優秀產品資訊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