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袋產品一向是新創品牌的熱門選擇,光是在台灣募資歷史前三名的產品就有兩件相關產品,合計金額更超過億元,也難怪包袋、包包代工廠的詢問度一直居高不下。
不過為了節省成本,近年來許多包袋產品都到對岸生產,所以帶著「台灣有好的包袋廠嗎?」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到本篇要介紹的主角—鈞豐國際,一探究竟。
硬底子的機能包開發經驗
仔細觀察成功的案例與快卡背包專訪,不難發現「機能性」與適應不同使用情境的「變化性」相當的關鍵,而鈞豐國際從 2001 年成立以來就專注在開發工業農機用的包袋、防塵袋與集塵袋類產品,可從設計、打樣到生產一手包辦,後來創立自有的工具袋品牌,產品深受德國與比利時買主的喜愛。

工具袋就是像下圖這類放職業用的工具、器材用的產品,其實也包含了樂器、刀具這類的職人用包袋,常有許多強度、耐用度的特殊要求。


台灣目前打版人才已經斷層,而鈞豐國際的大當家本身就是打版好手,才能夠從容面對歐美客戶的各種要求,常常為了一個包款打下數十個樣品,除了使命必達的精神,更是自我要求。

從去年開始導入自動化的車縫設備,設定好車縫路線,便可以超高的速度完成製作物,人員只需要將材料上機固定。

也有大面積車縫的自動化車縫機,下圖中的黃色板材就是為了方便人員上料對位的治具。

機能型包袋通常為了追求舒適性、透氣性與耐用性,有很大的機會有粗壯的背帶,而這樣的設計將只能仰賴人力車縫,極盡費力,是許多廠商所不願承接的類型,這點鈞豐反而是信手捻來,可以完全克服。


五金扣件也是這類產品的重要零件,一般考量成本會從現有產品中選用,若是沒有合意的選擇,鈞豐也有長期配合鍛造廠商,可直接委託設計開發專屬樣式。
若是有部分內容物委託採購,這裏也提供品質管理服務,將到貨的產品一一檢驗,挑出不良品,這就是貼心一條龍服務的好處吧。


今年更拓展到休閒包市場,創立了 LUDOVIK 品牌,即將推出第一款產品,從內部更可以發現所有的口袋較為硬挺,視覺上顯得相當俐落,「工具袋做久了,結構不挺、不堅固就不習慣」算是徹底展現了鈞豐的機能主義。



整體來說
老話一句,好的產品需要遇到適合的人共同完成,鈞豐國際累積多年的農工業用品、工具包以及新發展的休閒包開發經驗,相當全面,非常適合喜歡硬挺俐落造型或注重機能性的的設計師與品牌。
最重要的是,相比於中國的代工廠商往來的不便,在這裡一週時間即可打樣,最少訂單只要 500 件起,備料加量產抓45天兩個月,大大縮短開發時程,二當家 Jimmy 坦言:「雖然中國的材料種類豐富,但品質還是在台灣比較好。」
而對於想投入開發的新創團隊,Jimmy 建議開發時間可以抓半年到一年間比較理想,並且團隊中最好有打版經驗的成員,較能夠縮短時程。另外,包袋、包包無法完全自動化量產,人力成本依然佔很高的比例,因此務必要有「布料不比金屬便宜」的正確觀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