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音波固化的 3D 列印,可在生物體內進行
杜克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合作團隊,近期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使用聲波的3D列印技術的論文,應用新型的生物相容性墨水技術,再以超音波形成不同 3D 形狀和結構,讓「3D列印」在生物體內也可以進行,如果能成功用於深層組織中,將可達到「隔空」修復骨復和心臟瓣膜等重要的醫學用途。
杜克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合作團隊,近期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使用聲波的3D列印技術的論文,應用新型的生物相容性墨水技術,再以超音波形成不同 3D 形狀和結構,讓「3D列印」在生物體內也可以進行,如果能成功用於深層組織中,將可達到「隔空」修復骨復和心臟瓣膜等重要的醫學用途。
在醫療發達的今日,家庭用的快篩試劑已經十分常見,從檢驗懷孕的驗孕棒到 COVID-19 的快篩組合包,快篩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有所見。目前多數的疾病診斷與檢驗仍然主要是在醫院診所進行,然而某些情境下,如果能在家中做初步的篩檢,或許能進一步增加使用者的受檢意願。會導致癌症的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就是一個好例子。設計師 Yihan Dong 開發了一款可以在家中收集 HPV檢驗的套組 Viwipe,希望讓子宮頸癌篩檢更普及便利。
隨著近年來的感測器發展,可以預見會有越來越多的感測器出沒在我們的生活中,其中醫療護理的領域正在蓬勃發展。詹姆斯戴森獎(James Dyson Awards)是頒予學生團隊的設計獎項,今(2022)年的國際冠軍頒予了 SmartHeal,是一組可以埋在傷口敷料的感測器,協助判斷傷口的狀況。
在一般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要掌握操作型的複雜技術總是有一定的困難,而隨著外科手術技術越來越複雜,更精確、更可靠的練習機會對於學生來說彌足珍貴。現今的外科教學也可能採用模擬器供學生練習,但是模擬器所費不貲,並非容易負擔的教學設備。
COVID-19 疫情席捲全世界之後,如何能夠好好呼吸,成為更多人關心的議題。既然冠狀病毒是藉由空氣、飛沫傳播,那麼減少與外面空氣的交流,自然可以降低染疫的風險。為此,設計師推出了「超級肺」(Super Lung)的概念,身而為人,我們需要呼吸氧氣才能維生,如果藉由藻類組成的「超級肺」提供氧氣,自然就可以減少與外界交流所造成的風險。
米其林自2001年起每年舉辦設計挑戰賽,希望在汽車工業中引進新一代的設計師、思想家以及交通工具愛好者。在 2020 年,設計挑戰賽改名為 Movin’On 設計挑戰賽,反應了米其林朝向永續移動發展的願景。今年的首獎頒給了美國紐澤西州立大肯恩大學(Kean University)工業設計系學生 Drwe Spahn 所提出的概念 Crosswing,重新思考了義肢的功能與角色。
在疫情之後,我們再也離不開口罩了。而未來不管是為了防疫或是空汙,選擇一個好的口罩,對於愉快的戶外活動很有幫助。在募資平台上大獲好評的 Airhead 口罩,就考慮了活動的需求,它提供了輕量化的設計,看起來雖然只是普通的口罩,卻具有奈米纖維的過濾層,能夠讓乾淨空氣直送使用者的口鼻。
英國羅浮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London) 設計系 Joseph Bentley 提出計畫 REACT (Rapid Emergency Actuated Tamponade),設計專門用來處理急救現場很難處理的刀具穿刺傷。
武漢肺炎疫情至今,各國因應疫情除了積極研發疫苗控制病情、做好保護措施外,也有研究團隊正積極地針對口罩做出進一步... » 閱讀全文
聽診器肯定不是什麼陌生的玩意兒,可是大家似乎不曾看過它離開醫生的脖子。Stemoscope 不僅讓聽診器走出醫... » 閱讀全文
在2014年參加的一次演講中了解到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建築師 Mike Tonkin 和 Anna Liu 開始... » 閱讀全文
觀察到治療師在治療期間會使用觸覺物體刺激自閉症兒童,使他們能夠集中註意力,克服感官敏感性並緩解焦慮。Riga ...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