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師用核桃殼做餐具,百分之百全天然
在永續的風潮之下,許多設計師持續挑戰嘗試各種新型材料運用的可能性。韓國設計師 SooA Choi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餐具使用,從而以核桃殼為核心,創造出一款取代傳統材料的餐具設計。
在永續的風潮之下,許多設計師持續挑戰嘗試各種新型材料運用的可能性。韓國設計師 SooA Choi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餐具使用,從而以核桃殼為核心,創造出一款取代傳統材料的餐具設計。
聚氨酯(Polyurethane, PU)是一種使用廣泛的材料,透過改變材料比例、添加劑以及製造方法,可用於製造不同質地的產品。但是,市面上幾乎所有的 PU 都來自於石化材料,在減塑的浪潮之下,來自美國舊金山的材料新創技術公司 Checkerspot 推出了一款以藻類為主要材料的 PU 樹脂澆鑄成型(casting,俗稱翻模)套組 Pallinator Kit。
3D列印已經是多數人耳熟能想的數位製造技術,大家想到的通常是在 3D列印機上由列印頭一層一層完成的塑膠、樹脂成品的積層製造。而最近由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所發表的 3D 列印技術,完全跳離了這個範疇,此列印技術被稱之為「直接列印」(direct sound printing, DSP)。
隨著環保逐漸受到重視,一次性使用的塑膠──或者可以說是所有的塑膠材料,似乎都蒙上了不環保的陰影。但實際上,有許多塑膠材料都正在朝向循環經濟的方向努力,像是許多回收後的樹脂材料PCR(Post-Consumer Resin)、PIR(Post-Industrial Resin)、生物塑膠以及 UBQ 等材料。
隨著海洋塑膠廢棄物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議題,生活中最難以避免的拋棄式塑膠來源之一─牙刷,也成為許多設計師構思的關注點。位於倫敦的韓國設計師 Edo Kim與 Yeseul Kin 推出 Clip 牙刷的概念,可以在刷毛磨損的時候,不需要更換掉整隻牙刷,只需要更換刷毛。
劍橋大學的團隊研發出一種模仿蜘蛛絲的材料,源自植物成分,而且強度接近拋棄式塑膠,將有機會成為純素的塑膠取代材料。這種獨立的薄膜可以染色,並且大量生產為工業用途,用完之後可以很輕易的做為堆肥。
材質實驗是許多設計師在開發新產品時會做的第一件事情,而日本產品設計師吉原千晶在他的新系列作品 Seam of skin 則巧妙地利用保麗龍板,做出一張張彩色「木紋」的家具系列。
兒童餐的限定玩具、足球世界杯的專屬飲料杯以及點點卡的周邊產品⋯⋯速食界的霸主麥當勞除了美式餐點讓人趨之若鶩以外,還有許多自家商品讓消費者為之瘋狂地蒐集。而最近韓國麥當勞推出的雙層便當盒,俏皮可愛的外觀又引起網路上熱烈的討論。
優秀的店面設計需要讓走進來的顧客舒適、愉快地挑選物品,並為所愛之物買單。杭州建築公司 Say Architects 為當地的珠寶精品店做整體設計,在保有店家要求的藍、粉紅兩色之下,打造出優雅、乾淨又凸顯產品多樣化的消費場所...
市面上許多清潔用品如洗手乳、洗髮精和沐浴乳,除了販售瓶裝,也有單賣補充包,讓消費者可以只更換清潔劑,重複使用容... » 閱讀全文
塑膠是很常使用的材料,在《新手不可不知:塑膠射出成型產品的 11 個基礎設計原則》一文中提到要做塑膠製品,可不... » 閱讀全文
IKEA每年 IKEA Art Event 都會和當代藝術家一起推出新款家飾品,用藝術家的眼睛重新構思日常生活...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