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端產品設計師】創業 vs. 就業?!過來人:「不只是設計」

0

工業(產品)設計師(Industrial Designer;Product Designer)主要負責結合藝術、商業及工程製造出產品,透過消費者的使用經驗及習慣來創造出適合他們的產品,在兼顧製造和使用者需求下從事大量生產產品之設計及開發。以工業設計師來說,除了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做自己的設計品牌產品、接設計服務之外,也可以選擇到品牌、企業端就業。

圖片來源:Pexels,作者:Marc Mueller

究竟「創業」或「就業」在實際工作面有什麼差異呢?這次我們訪談到擁有品牌端 10 年工作經驗的工業設計師 D 先生,以及創業 5 年的設計工作者 T 先生一同分享:

越小的公司,工作越有挑戰性

D 先生曾待過 3C 產業、科技廠、生活用品品牌等公司,大多數都都是中小型企業。「越大的公司分工越細,像做 CAID 就一直蓋模型,如果你是耐的住性子,喜歡像日本職人一樣專精某個領域,就適合企業這種工作相對單純的環境。相對來說,中小型品牌參與度、掌握度都就高,當然事情也相對很雜。」

D 先生第一份工作是替知名品牌開設新的包包產品線,即使是中型公司規模,新產品線 Team 大概只有兩人,從找資源開始,什麼都得自己做。「品牌端的設計師,不只是做設計,還必須要接觸工廠、和工廠溝通,從打樣、設計修改,甚至到初期議價,都必須要做。這個過程中要懂成本、工法、製程,尤其像包包這樣的產品,有時老闆只靠草圖、草模無法感受,所以都要打實體樣,不斷提案讓老闆喜歡,光設計一款就需要花上一年半載的時間。」

在中小型品牌中任職,和開工作室在工作性質上是相同的。創立自己產品品牌的 T 先生認為「做的事情類似,但當你是需要擔負決策成敗、資金壓力時,在設計過程中你的壓力和思考方向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尤其硬體產品是有囤貨和量產壓力的,自己喜歡、想做的東西有很多,真正做出來了就是一連串的資本壓力和倉儲成本。

再者,如果你的角色是經營者,你對品牌會有很多想像和期待。「對聘用的設計師來說,就像老闆的手,你的角色就是要去實現老闆腦中的想像,所以某部分來說你就像參與他整個創業過程。在小公司中,設計師對品牌是相當有影響力的,你可以被老闆說服、也可以說服老闆。」但對於自己品牌工作室經營而言,T先生說:「難的是和自己協商的過程、自己理想產品是否能被市場接受,當你必須在理想和現實中取捨時,這件事就不像學生做作品這麼單純夢幻。」

工業設計師:硬體產品的熱愛

D 先生和 T 先生都是工業設計研究所畢業的,工設這個領域,入行是相對有門檻的,基本上全都是本科系的才有足夠的能力和作品量。「工設畢業的人,很多人跑去做展覽、平面、室內設計,因為在學時是相當雜學的,甚至連攝影、影片都會做,雖然可以橫跨所有設計領域,但能在產品設計這條路上走的久,你必須要真的對硬體產品有熱愛。」

「創作者和消費者看產品的角度是不同的,平常我就有觀察產品的特徵的習慣。」D 先生認為,工業設計師的工作,並不是想像中這樣浪漫的畫畫圖、工廠就幫你做出美美的產品,「實體產品的設計過程是很繁瑣的,美學這件事很容易搞定,但產品驗證流程是很漫長的。以咖啡濾杯來說,要做好看的設計不難,但打樣後要測試流速、孔徑、材質軟硬度,有時甚至要自己手作、灌模,和工廠來回協調,通常要是能夠忍受手作流程,並且有研究精神的人,才能將實際的量產品做的好。」

圖片來源:Pexels,作者:cottonbro

這之中也很常出現,做一做、不斷驗證後忽然發現方向偏了,就必須回到最初的本質重新設計,不管在大、小企業都會這樣,維持品牌的調性,又符合實際生產要求,並不是容易的事。

「學生時期通常只重視美學,但出社會就會知道,美學很難分高下,真正的設計是在限制下做出好的東西。」T 先生說,即使做到美學和可行性,也不代表東西會賣錢,從初期設計開始,你提案的策略準不準確、眼光是否精準,都會影響到最後商品的成敗。

設計必須回到商業面:行銷、市場、成本

真正做品牌產品才知道,產品設計師的工作並不只有創意面,畢竟品牌銷售產品就是商業行為,若是個性很浪漫的設計師,那其實就建議走工藝、藝術性質。D 先生綜觀 10 年的設計經歷,認為產品設計師除了設計,還必須具備更多能力:

1. 協商

圖片來源:Pexels,作者:bongkarn thanyakij

雖然真正量產階段,會有 PM 負責量產議價。但設計階段時,中小型公司的設計師也必須要和工廠議價。「你的設計就必須符合成本、市場各項限制,在跟工廠協商過程中,可以看出某些設計師在議價技巧很強,也會是他在產品開發上的優勢。」

「工廠的反應是很現實的,當品牌強盛時,議價能力就高,工廠也會盡量配合,當下單數一直很少,工廠也給不出好價錢,這時設計就會綁手綁腳,但在高強度的成本限制下,還能做出精彩的設計也是一種挑戰。」

2. 行銷

設計師其實有兩個老闆:「經營者」和「消費者」。現在社群行銷很發達,集資平台也成為產品曝光的新管道,消費者反應和回饋的速度變的更快,設計師就必須也要了解行銷。

D 先生說:「在設計時老闆很常問,這個產品行銷點是什麼?我必須要在設計時就考量,行銷時同事可以怎麼推這個商品,他的賣點和行銷點在哪。」不能只埋首做自己想做的,而是要做市場需要的。

3. 市場

自有品牌的 T 先生當初懷著夢想創業,但實際上市場很艱辛的。「當你是經營者時,你要懂品牌經營、商品策略、成本控管,太多因素會影響產品的成敗。要讓自己認為好的東西,通過市場的考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於五年以上經驗的設計師來說,學習的重點會變成商業上的,你要懂經營策略、懂市場的反應和成本評估,當你全盤了解,心態上就不會這麼挫折,不會常抱怨老闆品味很差、消費者沒眼光,你會漸漸把這些內化成自己的設計,建立一套自己的 Know-how。

在台灣當產品設計師容易嗎?

「誒⋯⋯也不是一定要做工業設計啦⋯⋯。」

以台灣的環境來說,創業的設計師很難專心做產品,相比歐洲的創業風氣,許多學生畢業後常成立自己工作室,慢慢熬、參展,有機會接到知名度高的客戶時,就能提升自己的名聲。但台灣的市場需求不大,在硬體產品開發的複雜性和公司經營的壓力之下,很多工作室也不做產品、轉作服務了,這個環境也造成台灣並沒有太多的知名產品設計師。

圖片來源:Pexels,作者:bongkarn thanyakij

當然,品牌、代工端的 in-house 設計師還是有相當大的需求,通常品牌很重視設計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兩位設計師也建議未來想當工業設計師的學生們,在就學時可以更有企圖,準備和業界比較相關的作品,或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鑽研,在製作作品集時(延伸閱讀:優秀的工業設計作品集的標準是什麼?),除了美圖之外,也要多強調設計細節和邏輯。

綜觀而言,硬體產品開發本就有相當的門檻,當然對於設計師的要求也變得更加的多元。無論是創業、就業,設計都不再只考量美學,對於製程、工法的了解,協商、議價的能力,甚至行銷、經營都必須要涉獵。「在有限的條件中,做出最好的設計。」

究竟要創業、還是in-house設計師?想創業「你必須要是一個可以承擔壓力、真的有做品牌決心的人」。

工業設計師工作小檔案
工作內容:大公司專業分工,中小型公司可能會需負擔市場調研、預算控管、設計與生產等任務。
工作時間:依公司文化,但常因設計過程不斷修改和自我要求而在時程將近時瘋狂加班⋯⋯。
應備能力:軟體應用是基本,需有美感、設計能力等,若有議價、製程相關專業也會加分。
薪水區間:月薪平均為 33,000 元左右,科技業會較高一些。

延伸閱讀
職場解析|【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資深科技業 PM 經驗談:台廠 vs. 外商

尋找職缺?發佈招聘?點此前往討論版工作專區看看

加點製造為產品開發專業知識交流社群,專業問答提供開發者互助學習,也可以快速的搜尋在地的優秀設計與製造廠商。優秀產品資訊歡迎投稿

與 60,000+ 讀者一起訂閱最新文章

最後修改日期: 4 1 月,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