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鑑定團」挑選市面上新推出的設計產品,訪問團隊開發的理念,並實地測試設計的目標與成果,若有任何意見與點子歡迎提供給我們。info@addmaker.tw
「牆經濟」曾是幾年前的熱門話題,是一種利用牆面空間配合物聯網與智慧功能實現更便利生活的商業模式。最近富奇想也在募資平台發佈一款面向家庭的牆上裝置 「TIME 時間屏」,引起業界議論,這次我們受邀與開發團隊一起近距離體驗一下。
實際體驗
其實官方的影片介紹還蠻詳細的,幾乎把細節都說明的很清楚,所以這次我們體驗的重點是擺在系統的UI/UX方面為主。
團隊 QA 時間
時間屏一上架就受到熱烈討論,因此這次鑑定團也特別蒐集了一些疑問,單刀直入詢問團隊的想法。
Q1: 螢幕為什麼要做 1:1 方形?
A: 這部分其實沒有經過市調,設計團隊認為方形在市場上有獨特性且視覺上更好看。這項決策也讓團隊嚐到苦頭:基於 Android 的系統與內建的服務如 KKBOX,都需要為方形面板經過特製調整,每次的版本的升級都將需要耗費時間處理,問題較多。但我們倒也沒有後悔,許多潛在需求是無法用問卷得知的,而且台灣總是要有品牌走在前面,冒個險。
Q2: 螢幕為什麼要這麼大且厚?
A:基本上時間屏是以生活用品的角度設計,取自時鐘的概念,所以沒有特別去做出削薄的設計。尺寸則剛好是黑膠封套的尺寸,同時符合黑膠唱機與經濟面板尺寸的考量。且之後還會有更多配合的產品像黑膠唱機、音響、香氛機與清淨機即將推出,為了維持整體的平整度所以做此決定。
Q3:為什麼不等其他延伸性產品一起上市?
A:投資方要求。
Q4:產品本身已經取得高額投資,為什麼仍然選擇上群眾募資平台?
A:測試市場的反應當然是目的之一,主要是軟硬整合加上特殊面板尺寸研發成本過高,現階段行銷費用就能省則省,後續會以業務洽談與專案合作為主。
Q5: 一般消費者購買似乎會碰上壁掛佈線問題?
A:裝修時可調整電源位置,即可將電源隱藏在時間屏後面,而已經裝修的住宅仍然可以以立架的方式使用。
Q6:開發投入最多心力的部分?
A:牆經濟的主軸是有效地利用牆面空間,因此在電源供應器的部分提供一進一出,未來可以僅用一條線路串接4~5台裝置,與延伸產品間的拼接縫的處理方式也花費很多心思。
Q7. 目前得到的回饋與心得?
A:我們發現許多民眾都蠻想嚐試新東西,雖然也有人提出太像平板電腦這類意見,我們當然都會列為下次改款選項。也發現一些國內外市場差異:國內對於產品會希望有更多功能;國外的消費者則會認為功能簡單就好,像時間屏這樣的產品就算只有顯示時間也不錯!?
Q8. 未來的計劃?
A:目前已經計劃推出清淨機與重低音音響,正在研發中,也與 Next Drive 的 IOT 技術合作,一旦延伸商品的上市,勢必能讓消費者產生更大興趣,敬請期待。
結論
整體來說富奇想牆經濟生態系的藍圖宏大,花費整整3年開發,同業也都會放大鏡檢視成果,但目前只先推出 TIME 時間屏,不僅氣勢稍嫌不足,許多智慧功能也都還未推出,多數人一時間對其產品定位應該也都充滿許多疑問。另外也許是想兼顧商業與消費市場,導致團隊希望強調的生活精品外觀不夠到位,例如 LG 與三星等大廠都曾與設計師合作推出「融入居家」、像畫一般的精品電視,應該是開發團隊可以借鏡的對象。
好消息是,軟體UX方面團隊都已經著手在改善當中,後續產品都還在進行,且限量的100台目前都已經銷售一空,未來依然可以期待。
電子產品創業是個滿大的挑戰,想做類似產品的人,團隊也給出三點建議:
- 題目務必慎選:如果不是小米千萬別做手機,題目小一點,否則燒錢速度過快,建議母嬰或老人這類特定利基市場。
- 台灣資方在意失敗:若是有獲得投資,資方會非常謹慎,會不斷的檢討,被投資方需要抓到適當溝通方式。
- 需注意資源控管:硬體創業的成本往往容易被低估,到了後期才會發現隱藏成本,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