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動協助睡眠,同時監控的床邊裝置募資中
睡眠是許多現代人共同的困擾,無論是輕鬆入睡或是一夜好眠,對許多人來說都絕非易事。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最近新出現了一款床邊的科技產品 Wethm 號稱可以藉由震動促進睡眠,也能在最適當的時候發出輕柔的嗡嗡聲喚醒使用者,開啟神清氣爽的一天。
睡眠是許多現代人共同的困擾,無論是輕鬆入睡或是一夜好眠,對許多人來說都絕非易事。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最近新出現了一款床邊的科技產品 Wethm 號稱可以藉由震動促進睡眠,也能在最適當的時候發出輕柔的嗡嗡聲喚醒使用者,開啟神清氣爽的一天。
談到機器人,多數人浮起的印象常是有著機械手臂,或是可以在居家環境中遊走的掃地機器人。隨著機器人科學的發展,也逐漸出現更多變的機器人形態,像是可以在飛行與行走間轉換,甚至是潛入深海中的移動方式。美國紐約賓漢姆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與GE航空航太研究工程團隊與俄亥俄州的研發團隊USE 合作開發了一款軟機器人 Sensiworm,可以像尺蠖這類昆蟲一樣屈伸活動。
人體的知覺來源十分多樣,依據感覺器官至少可被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五感,各司其職具有不同的角色。而雖然虛擬實境等裝置在視覺與聽覺表現上先行一步,並不代表其他的感覺並不重要,已經有許多研究投入開發嗅覺與觸覺的虛擬實境。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團隊開發了一款穿戴式裝置,以氣體驅動來提供使用者觸覺上的刺激。
可以自由調整角度,安裝於連續軌道的軌道燈已經逐漸取代吸頂燈,成為住宅裝潢的選擇之一。軌道燈易於安裝而且調整也很簡單,但往往也會影響居家裝潢的視覺效果。品牌 Juniper 發展了一款模組化的軌道燈系統 MULTIVERSE(多重宇宙),嘗試使用更簡潔美觀的包裝方式,使軌道燈成為裝潢的一部分。
塑膠廢棄物近年來成為頗受重視的環境問題,各大公司紛紛踏入利用回收塑膠的行列。設計師 Aleksandra Gaca 與知名照明品牌飛利浦合作,使用回收漁網以3D列印「編織」的方式製作飛利浦 MyCreation Coastal Breeze 燈具系列,善用漁網塑膠原本的特質,呈現各種來自大自然的紋理。
多數人都有使用面膜護膚的經驗,無論是玻尿酸、精油、膠原蛋白、蘆薈、果酸,都是為了護膚保濕美白、減少皺紋。醫美技術持續進步之下,LED光療也成為另外一種選項。過往的 LED光療需要去到醫美診所或是特定的保養機構才能使用,隨著LED面膜機、照光儀縮小化更便宜,也開始成為居家保養的選擇之一。韓國設計師 Seungeop Lim 為Cozcore 構思了一款可以摺疊收納的光療面罩 Veau LED 面罩,除了節省空間,也讓使用者可以自由調整想要進行光療的臉部部位。
環保永續的概念逐漸獲得重視的同時,有越來越多設計師將目光轉向如何重複應用已經存在的塑膠材料,以循環經濟再回收的方式,減少流入環境中的塑膠。而有一些設計師與科學家,則走向更極端的路線。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的學生 Eleonora Ortolani 與科學家合作,研發出可以說是第一款由塑膠廢棄物製成的冰淇淋,藉此挑戰現有的塑膠回收與利用概念。
誕生自1996年的寶可夢,伴隨著許多人長大,整個系列除了Game boy電玩遊戲之外,還推出了動畫、電影、卡牌遊戲以及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夥伴。有許多日常用品都以寶可夢為主題,主要受眾是熱愛寶可夢的孩子們,色彩繽紛童趣。但考量到最早期的粉絲已經成年,日本知名設計工作室 Nendo 近期與寶可夢公司合作,取材寶可夢設計元素應用於各式的居家用品「寶可夢馬賽克」系列,兼顧粉絲童趣與生活美感的需求。
2023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機械手臂、自動化零組件、解決方案滿滿,有什麼精彩的產品和訪客感想,一起來看看吧!
在醫療發達的今日,家庭用的快篩試劑已經十分常見,從檢驗懷孕的驗孕棒到 COVID-19 的快篩組合包,快篩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有所見。目前多數的疾病診斷與檢驗仍然主要是在醫院診所進行,然而某些情境下,如果能在家中做初步的篩檢,或許能進一步增加使用者的受檢意願。會導致癌症的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就是一個好例子。設計師 Yihan Dong 開發了一款可以在家中收集 HPV檢驗的套組 Viwipe,希望讓子宮頸癌篩檢更普及便利。
在講究永續的今日,經過正確經營管理的木材,有機會成為循環經濟重要的一分子。但儘管在循環經濟上有很大的潛力,木材修整過程中產生的碎屑始終是一種浪費。設計師團隊 D. DLAB 將傳統的模組化木工與機械手臂 3D列印互相結合,發展 WoodenWood 專案製造出完全木材質的扶手椅與高腳凳,在2023年米蘭設計周展出,並獲得2023年設計教育獎通用設計金獎。
雖然許多機械手臂竭盡所能想要模仿人類的手,但至今還是無法像手指在強度、精準度、柔軟度等項目同時達成平衡。美國北卡羅萊州立大學近期發表了一款機械手臂末端,參考日本傳統藝術的紙雕技巧組成,有機會同時兼顧溫柔與強度之間的平衡。